每每一听说我儿子在新加坡念书,朋友都要询问有关新加坡教育的好坏。国内想让孩子到新加坡念书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打听怎么样到新加坡读婴幼儿园的也不少,以双语教育著称的新加坡教育到底好坏,我不想随便下个结论,可我家孩子身在其中,谈一点历程和感受倒是可以的。
虐心的分班制:新加坡的政府小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实行分班制。班级划分完全根据孩子的成绩进行,一般分为好、中和差三等。这类班级完全根据分数编排,新加坡的父母都期望孩子能考进好班中的好班。这还不算完,到了升四年级时,还有每年8月全国统一的高才班选拔考试,进入高才班的比率每年基本维持在1%,名校一般高才班的人数控制在100人左右,分为四个班,这类学生一直到小学毕业都重点培养。除去高才班,全国2%到5%的学生可以进入mata班,名校里mata班一般最多两三个。假如你觉得只有名校时尚分班制那你就错了,在新加坡所有些学校都有如此的传统。“好坏班差别非常大,所以孩子们之间的角逐非常激烈。”
“我家老大读小三后大家去开父母会才了解按分数分班了。当天父母会上负责老师讲完话后,就公告什么班父母去什么地方集合开小会,那些被点名的父母一个个志高气扬,搞得大伙都非常别扭。”朋友十年前从澳大利亚搬家到新加坡,当时也不了解学校的分班规范。
我也是刚刚从孩子嘴里听说小学三年级要分班的事情,他说近期老师一直强调,考试成绩非常重要,考得好就分得好。新加坡学校将这种根据分数等级分班规范概念为有益于因地制宜。从三年级就让八九岁的孩子开始到考大学都一直承受巨大的心理重压,试问这种“因地制宜”到底人性吗?
考考考,分数第一。考试是新加坡学习的特点,学生、父母几乎都有步伐地忙着各种考试。譬如我儿子的学校,英语生词听写几乎是周周考;第二是隔几周就一次的单元测试,英语听力测试,第二母语听力测试;最后就是忙每学年期末大考了,先是第二母语、英语看图写话考试;之后是第二母语、英语的口语考试;最后是各科学年终考试。这类学年考试大约半个多月举行一种,所以考试一般从8月持续到十月底。这段时间有些学校还会对小学二年级以上学生进行一个国际英语能力测试。各种考试和升级分班挂不挂钩,占分值比率多少,老师都会讲了解。几乎孩子的每个考试都涉及到以后的分班,因此新加坡人在忙孩子考试期间,甚至可以停止所有社交活动,全家所有活动让路于孩子的考试。
而且父母也总盘算着如何让孩子成绩最好。有次我家孩子生病,但当天还是去了学校,结果当天有非常重要的单元测试,孩子一直坚持考试结束才让学校公告大家发高烧,我母亲去接孩子时老师就说,孩子病了,今天考试不来也没关系,如此坚持考试考不好反而吃亏。后来听孩子朋友的母亲讲了其中奥妙我才了解了老师的意思:类似如此单元测试每学期有十次左右,期末取平均分折合后计入升级考试成绩,假如学生缺席就根据“总分除以实质参加考试的次数”来计算平均分,所以有时缺席考试还能占点儿实惠。
课外辅导从K2开始。新加坡婴幼儿园学前班叫K2,不少父母为了让孩子一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好,从K2开始孩子就报名参加各种学科补习班了。尽管新加坡政府学校实行双语教育,但上英语辅导班的孩子也不在少数,而其中以英国文化教育处的英语培训机构最受青睐。我儿子跟着外公写写毛笔字,他的书法老师期望他小学三年级能参加学校书法班,据了解他是班上唯一入选的男孩。而另外入选的三个女孩都是从婴幼儿园开始就参加书法培训机构了。除去书法班外,婴幼儿园孩子课余补习华文、学写看图说话、写作文的也不在少数。学乐器的就更夸张了。在南洋艺术学院的儿童艺术培训学校里,你总能看到四岁左右的孩子来学小提琴,一般他上课都有父母陪,据了解是由于孩子调小,老师讲的东西他不肯定能完全领悟。而父母表示,在这里学钢琴、小提琴的花费比一般机构贵不少,更麻烦的是,培训都在周末和假期里,越是放假越是忙,一般孩子学校放假了除去上培训机构,几乎哪儿都不敢去